四川院士周壽桓:解決固體激光難題,打破國外禁運!
2021-01-18 09:30
他長期致力于全固態激光、高功率固體激光、可調諧激光等 領域的研究,是中國固體激光技術的先驅者和 人,他將畢生心血都奉獻給了熱愛的事業,曾獲得 技術發明二等獎和 科技進步二等獎、三等獎等獎項,獲授權發明..30多項,發表論文200多篇。他就是中國工程院院士、四川大學教授周壽桓。
周壽桓,1937年4月3日出生于四川成都,中國工程院院士、激光與光電子..。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11研究所、四川大學教授、博士生導師。
趕超美國同類研究
1962年,周壽桓在國防科委10院11所(現中電科技集團第11研究所)任技術員。1964年起,他開始從事固體激光工程及應用研究。
60年代初,在錢學森的建議下,11所開始籌建固體激光實驗室。1964年底,研制成功一臺實驗用紅寶石激光器。經過大量調研,客觀分析激光的特點、發展前景、可能應用場合等,確定了"光雷達為綱"的建室方針,并以導彈靶場外彈道測量為突破口。
周壽桓和同事們團結合作、艱苦奮斗,緊緊圍繞這一目標開展了高重復頻率高光束質量固體激光器、高重復頻率脈沖氙燈、Nd:YAG晶體、精密測距計數器、高靈敏激光接收機、彈載合作目標、 光學薄膜、精密光機設計加工與裝調等一系列研究工作。并把實驗室研究與外場試驗緊密結合起來。用研制的設備支持外場試驗,用外場試驗暴露的問題和取得的經驗指導設備的研制,二者相互促進。經過短短5年的艱苦奮斗,這項技術終于取得重大突破,并在某些方面超過美國,于1985年獲 科技進步特等獎。
提出DPSSL的技術設想
70年代初,周壽桓提出DPSSL的技術設想,是我國較早開展DPSSL研究之一。全國產元件DPSSL綠光輸出率先突破100瓦,打破國外禁運,高重頻倍頻、Q開關單縱橫DPSSL突破環境關進入工程實用。
周壽桓院士在國內.先將非穩腔用于Nd:YAG激光器,以他嚴謹的科學態度和創新的科學精神,開拓非穩腔、VRM腔激光器,設計定型并發展成高功率、高光束質量激光器產品。在與國內單位合作過程中,周壽桓院士率先實現了230nm-1390nmde 可調諧激光輸出;并且研制成功跑道視程激光探測儀、氣象激光雷達、激光水下探測試驗系統等 技術。
勇于追求科學的真理
從1964年起從事固體激光工程及應用研究,周壽桓院士在高平均功率高光束質量激光、全固態激光、非線性頻率變換等研究和應用領域取得重要成果,在固體激光研究領域享有較高的聲譽。幾十年的辛勤耕耘和探索,碩果累累。
他帶頭加班加點,反復錘煉重大科學問題,廣泛組織國內外同行..進行學術交流,成功獲準了 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,這是四川大學自建校以來..次牽頭獲得此類項目。2005年周壽桓院士在 上..提出一種新概念激光(摻雜納米晶激光),2012年觀察到激光輸出,為 ,2013年國內..突破萬瓦級高亮度激光關鍵技術。1983年,周壽桓院士獲電子工業部科技成果一等獎(..完成人),1987年獲 科技進步二等獎(第二完成人),1998年獲 發明二等獎(..完成人)等 及省部級一、二、三等獎21次,1992年獲光華科技基金二等獎。主編"現代激光技術及應用叢書"一套,編著"高平均功率高光束質量全固態激光器"一本,獲授權發明..30多項,發表論文200多篇。
回顧幾十年來所走過的這一段艱苦創業之路,周壽桓院士感嘆到:研究工作一定要有長遠的、明確的應用方向。為了滿足應用和可持續發展,又必須堅持深入、系統地開展基礎研究。
本文素材來自中國工程院官網、中國電子報、中電科技集團官微、四川大學人事處官網
——摘自網絡
共 條評論 網友評論